2017年7月16日 星期日

三重--眾神守護之都

『三重=宮廟幫派多』?
三重是全台灣宮廟最多的地方然而陣頭或八家將的人通常被視為兄弟的負面連結也根深蒂固在很多人的腦中

最近有一本書--做工的人,作者是林立青。這是在書寫建築工人的生活。
裡面講到工地『八嘎冏』世代

他說到:『其實在我看來,宮廟沒有這麼恐怖。這些所謂的八嘎冏和在地生活非常緊密連結。他們未必知道自己在幹啥。他們對於家鄉和自己的宮廟有一種非常獨特的認同感,對主流社會的議題沒啥太大興趣。普遍來說,胸無大志卻又積極擁抱社區,不愛讀書卻甘願為家庭付出,完全不求上進卻熱情加入宮廟祈福繞境。』

又說到:『我其實認為相較於那少數回鄉被報導的什麼新貴創業或是小文青回家開咖啡廳這些八嘎冏世代才是真正支撐郊區地方與文化的主力。』















為何三重會有這麼多宮廟呢?
其實這一大部分和三重有許多來自南部民眾北上發展討生活有關!!
因為廟宇是人對故鄉的連結,也是心的安頓之處。
所以從廟宇可以了解南部移民的結構
好比說義天宮分靈自嘉義東石港口宮,所以周邊住了許多嘉義人
大家群聚生活也互相照顧保護同鄉人,通常問你打哪來的『你是哪個角頭的!!』被以訛傳訛變成了流氓幫派的派別

宮廟=亂嗎 ?這實在又是另一個天大的負面連結阿!!
三重的宮廟密度居全國之冠是眾神守護之都;宮廟帶來的是極為興盛的宮廟文化,還有陣頭表演藝術、酬神的歌仔戲、布袋戲、廟宇建築的傳統工藝。
而廟埕更是大家的聚會場所紓壓的好空間,美食的聚集餵養了個個飢腸轆轆的肚子也養活了許多攤商生計。


                                                                              照片來源~義天宮官網

三重的廟宇各有各的精彩說上三天三夜也說不完,不妨趁著暑假來去來個
三重的廟宇巡禮吧
區公所就有各大廟宇的相關資料囉
 http://www.sanchong.ntpc.gov.tw/content/?parent_id=10332

2017年7月4日 星期二

你可以多說點台語嗎?


我們既有開心亦有擔憂!!



如同第28屆金曲獎台語最佳男歌手謝銘祐領獎致詞時說到:
『領這獎比較矛盾是,30@以下的年輕人不要說講台語,連聽台語都是問題。我希望家裡如果是台語環境的人,你和你家人講話可不可以盡量講台語。
1930
年台語歌是台灣唯一的流行音樂,我希望能繼續寫下去
但是寫下去,你要聽得懂。』

而開心的是金曲獎對於本土語言音樂的重視
以及還有人努力在持續推動本土語言扎根行動
在三重有位鬍子老師~張明祥
他除了復育秀英花之外也在光榮國小教幼稚園小朋友台語
而且已經邁入第4年!他說只要有需要他就一直教下去。
我們欣慰小朋友們開心學台語講台語,語言有了傳承。
也感謝這樣有心的人一直關愛著三重。
如果你喜歡戲劇也想學台語,不仿也到三重社大學習
【免學分費課程】鬥陣搬戲練台語-認識台語基礎篇

小朋友念花念~ https://goo.gl/WuRcEA

謝銘祐得獎致詞影片 https://goo.gl/yCzejd

鬥陣搬戲練台語:https://goo.gl/oTXMZj



2017年7月3日 星期一

認識秀英花(四)~不吵不識秀英花

認識秀英花()
專訪三重社大校務委員 張明祥

   即時神救援      /蔡育琳
不吵不識秀英花

明祥老師回想當年的成果展,住在附近的余正良先生,當天散步路過,看到秀英花圖案,提出強烈質疑,對工作人員說:「這根本不是秀英花!」工作人員回覆說:「這只是海報裝飾的花邊圖案。」有其他老師也加入論戰,可惜!有點像提油救火,「你在地的,我也在地啊!」雙方越說越火爆。余正良先生吞不下這口氣,馬上「勞郎!」立即來了七、八個兄弟,場面相當緊繃,琦凰校長眼看恐一發就不可收拾,立即請明祥老師前去幫忙處理。

明祥老師告訴余正良先生說:「小時候對於不懂的事,長輩們是教我們,不是罵我們。……你真的想要看秀英花?我帶你去看!」余正良先生從小住在分子尾,從小時候就有摘花經驗,看到秀英花被畫錯,當然感到很生氣。於是明祥老師跟著余正良先生,來到李澤村居士的住家,門口有一盆香花,還立了一塊牌子,寫著秀英花,這是明祥老師第一次見到秀英花。

秀英花復育首部曲
後來熱心的余正良先生,在復興路一條巷子內,發現有一戶人家的秀英花枝葉長出牆外,遂剪了秀英花枝,找明祥老師前往蘆洲復興路上的護天宮,那裡有一片沒用的菜園,只有地母娘娘生辰廟會才會用上;兩人一開始只隨便插枝澆水了事,原本余正良先生答應負責照顧、澆水,但工作覊絆,沒辦法妥善照料,所以在護天宮插枝復育並沒成功。同一批的秀英花枝,有一支被明祥老師帶回家,栽種在陽台上的盆子。由於完全不知道要如何照顧,只記得要澆水,沒想到,三個月後竟然發新芽了。

明祥老師家陽台上的秀英花發了芽,明祥老師想去拜訪復興路巷子內種秀英花的主人,但這家的鐵門一直緊閉,只能從門縫下留紙條,說明來意和聯絡方式。幾天後,社大接到一通電話,是復興路巷子內中植秀英花的主李松茂先生打來的。他表示有在家,並歡迎明祥老師拜訪。明祥老師與妻子林月于,趕忙上門拜訪,在說明三重社大復育秀英花的決心後,李松茂先生很爽快地答應,承諾三重社大隨時可以去剪枝復育秀英花。

雨天的朝拜
當時三重社大位於三光國小的五樓,秀英花剪枝扦插二十株,每株都成功長芽,秀英花的復育工作,就從這二十幾盆開始。由於當地陽光充足,環境適合栽種,每一盆都綠意盎然。在一個下雨的日子,第一朵秀英花開了,聽到這個訊息,社大所有人員都衝到五樓,小心翼翼地趴在地上,聞社大復育的第一朵秀英花香,大家像中了彩券,開心、雀躍地拍照,一直拍個不停。
三光國小樓上的秀英花


李澤村居士得知,社大復育的第一朵秀英花開了,也前來觀看,澤村居士沒想到那麼小的盆栽也會開花,認為三重社大的「風水」,比他家門前的「風水」好,應該更適種秀英花,於是將門前兩盆秀英花捐出移到社大,這兩盆秀英花目前種植在光榮國小校門口。

從李澤村居士那裡,了解秀英花過去的榮景,發現除了復育秀英花外,應該還有很多東西、很多故事可挖掘。2011-12年,三重社大舉辦秀英花志工培訓班,目標是找到一群有心的夥伴,請李澤村、李松茂、余正良、張明祥來當培訓講師,從此有更多的生力軍,投入秀英花文史採擷與復育工作。

追花到淡水
透過李澤村居士的朋友介紹,聽說淡水農會有秀英花,明祥和月于追花二人組決定去淡水一探究竟。來到淡水農會,卻沒看到什麼花,只好向推廣科詢問:「請問淡水哪裡有種秀英花?可不可以賣給我們?」大部份的工作人員,都一臉茫然,突然有一位女員工說:「我們前總幹事,在石牆仔內,有種秀英花,可以去找看看。」

石牆仔內是甚麼地方?前總幹事又是誰?石牆仔原是一道防禦盜匪的石牆,蓋在李家祖厝三合院旁。前總幹事就是做過淡水農會六任總幹事,退休的李國雄先生。據悉,澤村居士曾把秀英花,分枝給李國雄,他也復育了六、七年,始終都沒開花,他乾脆全部連根挖起,丟在菜園邊曝曬。

明祥和月于「秀英二人組」登門拜訪時,李國雄先生說:「秀英花是你們三重、蘆洲的東西,怎麼會找到我這邊來?我種了好幾年都不開花。」明祥老師看到那些被連根挖起、奄奄一息的秀英花樹叢,只要了兩、三株枯乾的秀英花回來。當時三重社大正進行「可食地景」計畫(類似綠屋頂),就把花枝插進培養土,每天澆水濕潤,並覆蓋塑膠布,兩個月後,枯乾的秀英花復活,冒出新枝枒。

2012年李澤村居士特地前往石牆仔內,教導李國雄先生不可隨便剪枝,尤其是枝尾末端的開花芽點,李國雄先生了解開花的訣竅後,從此栽種非常順利。明祥老師也趁機在石牆仔內,剪了一車的秀英花枝,送到桃園的復育場,花錢請復育場協助,復育了八千多盆秀英花。為感謝李國雄的協助,三重社大贈予一幀感謝狀聊表謝意。



灑水者…澤村居士。照片右下角…背對木架者為:明祥。此即…捷運路底…張榮  老師 引介之秀英花,辦移民去到三芝之花也!






捷運路香花
20127月,三重社大校務委員張榮(三重文史協會的成員),在三重捷運路上發現一棵「阿公級」的老秀英花,急忙向明祥老師通報花蹤。這一棵「阿公級」的老秀英花就在捷運工地裡面,土地已徵收,但還未開工使用,明祥老師在附近守候多時,到停車處詢問時,碰到一位車主黃教授,才知道這是黃家的土地,而黃教授的二伯是花主人,經由電話聯絡,黃伯伯允許將花移栽,送給三重社大。

見獵心喜的明祥老師,特地邀請了秀英花專家澤村居士,一起前往勘查。小時候時常聽大人說:「六月(農曆)火燒埔、七月那烘爐」,當時是七月(陽曆),天氣非常熱。他們拿工程用的鏟子去挖,但在根部夾雜了許多工程廢棄物,根本挖不動。因為白天天氣太熱,決定等到入夜,天氣較涼爽再去移栽。結果明祥老師多次碰到警察臨檢,警察看到機車上有各種工具,懷疑明祥老師要去闖空門,折騰好會兒,才搞清楚明祥老師是文史工作者,為了復育秀英花,才趁夜間涼快行動。

整整挖了一周,都沒有什麼進度,明祥老師到三重區公所經建課反映,課長說公所沒有經費。明祥老師說這是三重的區花,可否提供協助?課長指派一名女職員前去會勘,女職員又邀請兩位同事前往,也聯絡了當時的三重社大主秘石明珍一起前往,一行五六人前去會勘,但是依然沒有下文。

                                                               捷運路秀英花~


最後,明祥老師卯起來,自費請來了大貨車和怪手,並邀了謝忠財先生、澤村居士等人,一起來移植老秀英花。怪手終於把花樹挖起來,他們用棉被包住花,以濕布保濕,澤村居士還帶來唸佛機,唸經給花聽,希望菩薩保佑移栽順利。貨車一路開到淡水的石牆仔內,請李國雄先生幫忙照料。老秀英花種下後,過了幾個禮拜,仍是乾枯處於休眠狀態,沒任何動靜。大家以為移栽的時節不對,斷根工作有疏失,老秀英應該兇多吉少,平白損失一條老命,所以大夥相當沮喪。直到三、四個月後,老秀英突然甦醒過來,長出綠芽,大家興喜若狂,總算是移栽成功、復育有望。

2017年6月29日 星期四

認識秀英花(三)-尋找秀英

尋找秀英
在三重已絕跡的秀英,
原本以為只是長輩們口中的一段回憶;
卻因為無數的偶然,得以見到秀英廬山真面目。
從花盆移至庭院、從校園推向社區,
從未想到,見到復育的第一朵秀英花綻放,
竟是如此艱辛不易。

越洋專訪  前三重社大校長  張琦凰

美麗的錯誤    文蔡育琳
天龍國到三重埔

笑說曾經是「討厭的天龍國人」的前三重社大校長張琦凰,現在定居在法國巴黎。當初來到三重社大是膽顫心驚,因為對不熟悉的三重埔,印象相當不佳~環境髒亂、多流氓、民風強悍。從20052013,在三重埔蹲了八年,從副主任做到校長,琦凰校長逐漸了解三重人的個性,用兩個字直接來形容,就是台語的「土直」:「要就要,不要就不要;強烈而直接,沒時間跟你囉嗦!」。

很多美好事物,都不是經過精心策畫,全賴老天爺巧妙安排!」。琦凰校長回憶在三重服務期間,「太多的感動了!越投入,就發現越值得投入。」她認為,社區大學是由下而上發展,讓早年失學民眾,有機會念書;社大除了學習功能,也能凝聚社區共識,讓大家互相交流,幫自己的家鄉做更多事。經各所社大多年耕耘,已逐漸開花結果,相信政府已看到成效,應該提供更多的協助和資源。

台灣的縮影─三重埔

說到三重的特色,琦凰校長說,台灣島的西南部有個凸出的大肚子,就是彰化、雲林、嘉義、台南,這四個平原縣市,多年來擁有便利的灌溉系統,在農業時代相當發達。但是,當工商業時代來臨時,人口就開始流動,三重的外來人口也以這四縣市居多;因與台北市僅一水之隔,佔地理之便,大量地容納了來自台灣各縣市的移民,因此三重就成了台灣的縮影。二次大戰結束後,台灣由農業轉向工、商業,高速公路的終點,當時就設在三重,三重遂成為南北交通轉運中心,不但帶動各行各業,同時充滿活力與競爭力。

2005年,三重市公所發行了一套文史叢書戀戀三重埔,三重社大同仁由此得知秀英花,在日後的導覽行程中,都會提起秀英花的過往。雖然有許多學員也曾提到,聽到長輩看過、摘過秀英花,不過大家都沒見過秀英花,以為秀英花已經絕跡了,只能記載在地方的文史供後人追憶。

自從三重埔大拜拜」停辦後,已經很久沒有一件事,足以讓三重埔人總動員,捲起袖子盡心來參與的盛事了。2009年開始,三重社大開始舉辦「三重藝文祭」,期望三重埔人,拿出昔日大拜拜的精神,以各式藝文成果來謝天。充滿三重元素的「藝文祭」,包括:夜市、手工藝、布袋戲、歌仔戲、踩街繞境、神將創意大賽等,不僅許多媒體爭相報導,也吸引民眾熱烈參與。琦凰校長說一旦我們願意投入,就會有人傾囊相助;有一天的能力,就做一天的事。

 誤打誤撞找秀英

2012年,社大在三重自強路的廣一廣場,舉辦成果發表。當時的招生海報及簡章標題寫著,尋找秀英花,希望有人知道秀英花的故事,提供給社大做文史紀錄。三重社大一直自許是「在地的文化銀行」,之前聽過耆老談秀英花,雖然不曾親眼看過,仍希望能完整地記錄三重過去秀英花全盛時期,和期待有機會復育秀英花。當時海報是外包給設計公司製作,設計者並不認識秀英花,僅能在網路搜尋,以錯誤的花圖案(非秀英花)當花邊,加上鄭阿四先生提供的花農照片,所完成的尋找秀英花錯誤海報,社大並沒人發現,結果差點因此發生肢體衝突。


從小看著秀英花長大的三重市民余正良先生,看到社大的海報,秀英花被誤植,怒氣沖沖地對工作人員發火「這不是秀英花!」,工作人員連忙解釋,卻得不到要領,余先生亦不諒解。眼看余先生就要和社大工作人員起衝突,情況相當緊急,琦凰校長只好找張明祥老師來善後,原因是明祥老師看起來比較兇,琦凰校長一再交代不要起衝突,儘量安撫,沒想到因為這起事件,竟燃起了復育秀英花的契機!

明祥老師出面,不但化解衝突,余正良先生也爽快地明祥老師去看秀英花原貌,並引介了幾位種植秀英花的長輩,從此三重社大與秀英花結下不解之緣。從剪枝扦插繁殖開始,摸索了數個月,復育的秀英花苗終於開花了。只要有適合的環境,有充足的陽光,秀英花就很容易栽種,至此,三重社大以復育秀英花為己任,琦凰校長申請了一筆經費,請張明祥老師製作小花苗盆栽,分送給三重居民,讓大家把陽台變花台、屋頂變花園。琦凰校長回憶:如果當時的海報沒犯下美麗的錯誤,和明祥老師適時的神救援,可能無法連接啟動復育秀英花的機緣。所以說,老天爺都幫我們準備好了!


後來陸續在三光國小、正義國小、光榮國小栽種秀英花樹,邀請老師學生實際操作,了解秀英花的歷史。對此琦凰校長:「三重社大永遠在做一件事:拋磚引玉這是大家共同的資產,希望大家一起來做。


2017年6月28日 星期三

認識秀英(二)秀英的全盛時期

認識秀英花()

秀英的全盛時期  /張明祥老師

台灣茶葉外銷起源很早,早年經黑水溝(台灣海峽)運抵中國大陸福建沿海,再轉外銷到南洋、歐美。從資料顯示,有外銷至英、法等地,更在異地大放光彩。依耆老敘述「聽說當年,一斤秀英花苞,可換得一石白米,一石白米就是一百斤(約六十公斤)啊!」。仔細想想,秀英花價,勘比現在金價。這個時期,大約是台灣光復前後年間。

在秀英花全盛時期,三蘆地區為台北城外的農業重鎮。在花季結束,就會把花株砍到剩半尺左右。這麼做有兩種作用:一、枯枝可做柴薪,燒水煮飯;二、植物有一種特性,危機發生時會促使枝葉繁茂,以利來年花開更多。由此可見先人的智慧,不但促成來年花季的收成,又滿足了日常柴薪的需求,亦開環保之先河。

秀英花的生產基地之一的「溪尾」,東臨淡水河支流小徑,範圍涵蓋了今天的碧華街、自強路五段。乾隆15年(1750),同安縣人葉皇山渡海來此墾拓,圳路尾是三重開發較晚的地方。乾隆27年(1762)至乾隆37 年(1772)約十年時間,該地區陸續完成引水系統,平原上圳路密布,主要灌溉圳路約可分三重埔圳、溪尾圳,皆為農業用途。

順帶一提,「港墘」是清代老地名,口語稱「港墘仔」,距離同安聚落不遠的地方,位於淡水河邊,現今三重社教館附近,範圍可擴至香水會社附近。此地以風大著名,夏季有東南季風,冬季有東北季風,很適合曬米粉,因此米粉寮甚多,也設有簡易碼頭,利用竹筏將米粉運到萬華一帶。「港墘仔」是三重埔唯一不以香花為生,而以曬米粉出名的地區。

香水會社
秀英花因富含精油,可做香水,法國人將它發揚光大,在巴黎的香水工業,被稱為夢幻工業,各種香花香水猶如萬花筒一般繽紛。三重曾盛產香花,除了供應大稻埕製作上等包種花茶、紅茶花茶,日本人也因此蓋了香水工廠,成立了香水會社,地點就在今天的正義南路(電信局附近),以巴黎習得的技術來製作生產。目前這家香水會社仍在日本經營,我們輾轉聯絡後了解,此會社創辦至今剛好滿百年。

可能有人會想問,香水會社的產品,是不是以前熟悉的「明星花露水」?可惜不是,香水會社是日本人成立的,年代較早。明星花露水是隨國民政府來台後,從上海遷來三重,在中興橋附近復廠,民國六十七年(1978年)明星花露水就搬遷到土城去了。

在民國六十年代,台灣推動十項建設,因興建高速公路,三重地區整片香花種植區都被剷除。當年花海處處的情形已不復見。

香花文化
在台灣通史中,連橫寫的〈稻江冶春竹枝詞〉二重埔接三重埔,萬頃花田萬斛珠。穀雨清明都過了,採花曾似採茶蕪。。由此詩回憶過往,萬頃花田隨風舞動,對岸的大稻埕都能聞到花香陣陣。連橫北遊碧潭,提詞讚道:「大橋千尺枕江流,畫舫笙歌古渡頭,隔岸素馨花似雪,香風吹上水邊樓。;遙想當年的連雅堂坐在酒樓,有絲竹伴唱的畫面,確實是文人雅事。

                                                                   民國二十年的大稻埕河岸

另外有一首台語流行歌,也寫到河邊的秀英花,足以讓人想像當年情景。
河畔宵曲1939年發行,利家唱片公司,詩雨作詩,周添旺編作,純純 唱,電影配樂:跳舞時代

「清風吹來,陣陣微微,蒼白秀英,開在河邊;
港中的水,幽幽流去,啊~無伴心希微。
岸邊樹頂,鶯鶯亂啼,見景傷情悶無意;
寂寞河畔,愁緒綿綿,令人可想思。

遙望船隻,靜靜震動,水面照著,灯火半紅;
犬吠聲音,入阮耳空,啊~十九青春叢。
純情希望,流西往東,港町河畔我一人;
聽著嘴琴,蕊蕊哀調,令人恨茫茫。」

河畔宵曲音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wO8wA-HZ24


參考書籍:
【台灣地名沿革】民族文化叢書第十五種,著作者:洪敏麟,發行者:臺灣省政府新聞處編印,民國686月出版
【三重市志】發行所:台北縣三重市公所,中華民國859月出版


2017年6月27日 星期二

認識秀英花(一) 身為三重人你不能不知道~

 認識秀英花()
 身為三重人你不能不知道~
秀英是誰?聽起來有點「俗」、有點像「老古董」,
猶如「菜市仔名」的秀英,為什麼我們一定要認識她
在歷史的洪流中,秀英曾轟動三蘆的舞台,
以當家小旦之姿,粉墨登場,
演出跨世紀令人懷念的秀英傳奇。
隨著文獻資料出爐和挖掘長輩們的回憶,
讓我們有機會,揭開秀英的神秘面紗。

秀英花的身分證 /張明祥老師 
秀英花(學名為Jasminum Odoratissimun)原產地在印度,屬於木樨科,茉莉屬、素馨屬。樹枝是可攀爬的軟枝,樹葉為對生單數,花朵富含精油可做香水,也可做花茶的添加香料。花期從每年清明後開到11月。

從目前可查到的資料顯示,三蘆地區的秀英花可溯及清光緒13年(1887),新莊郡鷺州庄三重埔的張林達氏,從福建漳州引進台灣種植。當時有王安定的合興號茶行、建興號茶行,將秀英香花茶輸往南洋。

清朝政府會在三重地區種植香花,為的就是將「清心烏龍」(製造包種茶的茶樹品種)夏、秋採收的茶葉加工製成「紅茶花茶」、「包種花茶」,然後賣給其他國家。

為什麼要選在三重呢?因為三重距離台北的製茶場不遠,屬沙質土壤、水質乾淨,又有大片土地可以種植,是種香花的理想地點。香花的種類包括秀英花、茉莉花、黃梔花等,花茶製作,包括秀英花茶、茉莉花茶等。在大稻埕發展過程中,茶葉興起,大量銷往廈門各地,再由廈門茶商輸往南洋、歐美等地。

在三蘆地區的民眾,有倚水而居的特性,三蘆就是大稻埕商埠的衛星城鎮,遠離三蘆之外的地方就沒有香花。在那個年代,秀英花大量遍植於淡水河左岸,採收後經由水路輸運,送到右岸的大稻埕碼頭,是本地極為重要的經濟作物,也可說是三重、蘆洲的區花。


香花的蹤跡
河水是生命的源頭,也是古時候交通要道;大河孕育出生活的基本要素,香花的蹤跡也跟河水有關聯。淡水河的右岸是大稻埕,清朝時代是台北城的大商埠,左岸則是現在的三重和蘆洲。前清時期,整個臺北盆地對外連繫,都是倚賴淡水河及其支流所形成的水路交通系統,當時從大陸來的大帆船可直達新莊的頭前埔(頭前是第一重的意思,埔則是閩南對河岸沙洲平原的慣稱,「三重埔」則是第三段沙洲平原的意思)。後來因為淡水河上游帶來大量的泥沙,河床淤積漸高,船隻航行不方便,開發的重心,就轉到下游的二重埔和三重埔地區。

依據追溯考察,從清朝康熙到光緒13年(1887),大漢溪與新店溪在江子翠交會處(今二重輸洪道入口處),緊接著就是淡水河的起點,到基隆河與淡水河交會,再延至淡水河出海口,基隆河延伸經內湖到汐止(古地名為水返腳),都有香花出現的蹤跡。

先民來台開墾會依循他們在原鄉的生活經驗,為了互相有照應,同鄉會聚集在一起;例如今日新北市三重區的同安街,就是過去福建同安人的聚集的村落而得名,一直延用到今天。還有許多路名、地名,也同理可證。沿著淡水河及其支流,跟著先民發展的留下的痕跡,我們一樣可以找到在三蘆消失的香花蹤跡。

新莊郡-蘆洲庄-三重埔古地圖

香花分布地
依照日據時期的行政歸屬-新莊郡、蘆洲庄、三重埔。在一百多年前,顯然蘆洲要比三重埔來得重要,在那個香花遍植的年代,可溯及到現在的新店、秀朗、東園,除了秀英花還有茉莉和黃梔。曾有耆老告知,秀英花還遠達水返腳(現今汐止),中間則是內湖。遙想早時以大稻埕為圓心,等距的圓周範圍,可能都是大稻埕的衛星城鎮。以三重、蘆洲與對岸的大稻埕,可說是咫尺。

光緒 13 年(1887),張林達氏引進秀英花,在三重蘆洲普遍種植,不知是因地理位置的便捷,還是隨墾拓而引進?但是,在其他文獻上又可考據,更早年代,今日東園一帶就有香花。在大約同樣的年代,今日的貓空、木柵,是由張林富氏引入鐵觀音茶葉,當時張林為其複姓,張林達與張林富是否有血源關係?值得再一步探索與調查。

秀英花並非福建或鄰近省份的原生種,原產地為印度,讓它發揚光大的是法國人,是否與法國人擅用香水有關?就不得而知了。秀英花飄洋過海流傳普世,現今全球許多地區仍有秀英花存在。據悉,秀英花為泰國國花之一(泰國有兩種國花,睡蓮和秀英花),巴基斯坦也以秀英花為國花,洲的突尼斯的國花也是秀英花。

三蘆地區的香花,在非製茶時節(冬、春二季間),皆聚於「香水會社」製造成香水的相關產品。由於香花種植拓展甚寬廣,估計產量不在少數,除了製作花茶外,絕對有其他用途,否則如何從清朝光緒 13 年(1887)延至西元1949年後?國民政府初期抵台時節,仍有相當多的數量,民國60年左右,因環境更迭、農事漸弱,秀英花才漸漸式微而至消失無蹤。

三重大拜拜系列報導之四 【三重大拜拜鋪張浪費與扣稅金之消失的風貌】

三重大拜拜系列報導之 四 【三重大拜拜 鋪張浪費 與 扣稅金 之消失的風貌 】 社區記者 洪美雪 報導 早期三重居民多數 以務農為主,為求年年莊稼豐收,於是會在農曆 4 月 26 日 神農大帝的聖誕的這一天,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為神農大帝 祝壽。 擁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