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1日 星期四

三重大拜拜系列報導之四 【三重大拜拜鋪張浪費與扣稅金之消失的風貌】

三重大拜拜系列報導之
【三重大拜拜鋪張浪費扣稅金之消失的風貌
社區記者 洪美雪 報導
早期三重居民多數以務農為主,為求年年莊稼豐收,於是會在農曆426神農大帝的聖誕的這一天,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為神農大帝祝壽。

擁有250年歷史的三級古蹟先嗇宮,以前會在農曆425日這天舉行俗稱的「三重大拜拜」,有祭典儀式與非常熱鬧的繞境踩街活動,弄龍弄獅等陣頭綿延數公里,鞭炮聲震耳欲壟,聲勢浩大由此可見最令人懷念的還有一路吃不完的辦桌流水席,也就是人人口中說的的請客吃辦桌,是早期三重當地主要特色,就在50年代達到高峰時期,號稱年吃掉一座中興大橋,甚至吃掉一條高速公路,令人咋舌。

風靡全省的三重大拜拜沒落走入歷史

三重才子詩書畫藝術家林彥助說,三重大拜拜之所以沒落的原因很多,像是社會經濟繁榮衛生方面民眾的生活水準提高生活習慣改變例如提倡公筷母匙,還有很多種種原因......另外以前的人家裡沒冰箱東西比較容易腐壞,經濟繁榮之下也是一種改革!時代的改革好像是後浪推前浪一,慢慢的就沒有吃拜拜了。

吃辦桌浪費 50年代政府政策推行節約

經濟繁榮下的時代改革改變了三重吃拜拜的習俗,但除此之外也有其他因素。
三重區前五谷里里長林成動辦桌請客要收稅金,因為請客太浪費了425三重大拜拜開銷花費就足以吃掉一條高速公路,所以政府當初復興中華文化,辦桌請客就要扣稅,但也沒徹底實施。主要是希望大家不要請客浪費掉,因為丟掉的比吃掉的多有的辦桌沒人來吃,留下來的剩菜自己吃,吃到最後還是會倒掉,很可惜!陣頭也浪費、請辦桌也浪費,因此推行復興中華文化,不鋪張浪費。

政令頒布筵席稅 宴客風氣受影響

除了推行復興中華文化,不鋪張浪費,扣稅政策也弱減當時的吃拜拜風氣。
三重社大講師暨文史導覽志工賴俊男在民國50幾年的時候,黃傑當省主席的時候設立了筵席稅,那時又出現一個問題,那就是當時的三重市長陳進炮,他為了爭取補助款,上面的說(上級主管),三重大拜拜如果你能壓下來,我就給補助款。補助款對市長來說很重要,有錢才能做事,所以陳進市長也配合,大力鼓吹說不要請客請那麼多,這個時候是政治力的介入,黃傑58年卸任陳進砲62卸任,大概是那個時候……

賴俊男政治的介入是一大因素,50年代天天想著反攻大陸,三重大拜拜在當時一年吃掉一條中興橋是很可怕的事,70年代就一年吃掉一條高速公路,等於400多億,所以,第一遠因是政治介入。


「三重市大拜拜祭典 決將節約舉行」,根據當時的報紙報導政府單位為響應反攻大陸前夕切實厲行戰時生活,決定勸導三重市一年一度大拜拜節約舉行


 「地方人士舉行座談 勸導民節約度過


二重疏洪道闢建 切割三重市區

三重大拜拜當年的熱鬧盛況,一直到沒落只剩回憶可惜,連帶先嗇宮也受影響三重捷興宮主委陳萬得說,三重的地形像一隻燕子,二重疏洪道就剛好從中間剖下去,地理就破壞掉了,先嗇宮也受影響了。

社會結構的改變

時代的變遷,帶動整個社會的脈動。五谷里前里長林成動說,陣頭吃辦桌這現象漸漸沒落是因為「農業社會漸漸轉型為工商業社會」,稻子今天沒割可以明天再割,但是在工廠吃頭路的人,不能因為迎熱鬧就不去上班。而三重大拜拜這種當的熱鬧盛況,直到現代的沒落只剩回憶,只覺得可惜啦!可惜民間遊藝活動跟著消失。

三重大拜拜當時的聯樂社陣頭
   

信仰不同 外來人口改變了祭祀圈

先嗇宮主要奉祀神農大帝,由於社會的變遷、政治的介入以及人口、信仰的改變,也改變了祭祀圈。
三重社大講師暨導覽志工賴俊男說當年政治介入後社會的變遷,以前是農業社會,以前這些所謂的神明遶境活動都是配合農閒的時候配合神明生日來做,大家會把時間空出來,現在是工商業時代,大家都要上班,如果要請假老闆不准,那這就會影響了。這個影響的原因是三重的人口結構在改變,因為三重是中南部人民上來北部的一個最大聚集地,外來人口改變了祭祀圈,因為忠誠,他們有自己的主神,會拜自己的主神,社會結構進入而改變了祭祀圈,這是忠誠。

原有信仰的忠誠 取代其他祭典活動

賴俊男表示,從外地北上的三重人,會有自己的信仰,例如拜自己信奉的媽祖或是王爺公,有些人本來就不拜神農,那很自然就脫勾了。還有新的神明勢力(西宗教慈惠堂)信了佛就不拜神農。賴俊男以前是物質缺乏的年代,吃拜拜是個難得的享受,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親友的聯繫,而現在不同,吃拜拜反而是一種負擔。
他還說,到了末期,吃拜拜已經不稀奇了,怎麼吃都那些菜色,而現代人大多在餐廳吃飯,很少看見辦桌了,再加上當人口結構越來越密集,影響辦桌的運作了。時代的變遷,很多人也忘什麼是大拜拜

好面子輸人不輸陣 到時代變遷的辦桌消失

從另一個心理層面來看,三重大拜拜吃辦桌跟面子問題也有關係。
三重捷興宮主委陳萬得以前大家辦桌的觀念是面子問題,大家面子拉不下,你請我也要請,沒請客感覺好像是我沒朋友,以前農業社會就是這樣,面子比較重要,存一年的錢,425三重大拜拜把它花一花,因為愛面子,如果花不夠就標會。而且當時也會跟柑仔店賒帳,以前的年代比較有人情味,柑仔店都會給賒帳,而且以前柑仔店都會一年清算一次帳款,買酒買米生活用品等過年就一次還清。

陳萬得還說市公所的預算裡面有一筆「改善民俗」的預算,那一筆經費就是哪一區做爐主425迎熱鬧的時候,那些預算就用里長的名字,印章蓋一蓋領去一起用(參著用)。而改善民俗就是節約、不浪費不鋪張,所以就先從政令宣導開始,久而久之民眾的觀念就慢慢的改變了。
425日三重大拜拜到最後也沒有人再煮辦桌了,大家厝邊揪一揪,你幾桌我幾桌,叫總鋪師來煮一煮,再不然就自己煮一桌,那時候差不多是在民國7080年代就慢慢的減少了。
後來說到425三重大拜拜的活動,也沒再請客吃辦桌,隨著時代改變就成了這樣子,民眾也慢慢接受這樣不辦桌請客的習俗。

三重大拜拜 如今風光不再只剩回憶

曾經風光數載,曾經交通管制,曾經標會賒帳請客只為了吃辦桌的三重大拜拜,當年盛況空前、熱鬧非凡,但終究敵不過政府的政令宣導與時代社會的變遷,就在政府一面祭出查宴席稅、拒絕客人來吃拜拜的同時另一方面媒體打壓塑造三重大拜拜過於鋪張浪費的形象,市長的政策加上時代環境變遷、市民也很厭惡大拜拜帶來的便與困擾。因此,三重大拜拜的風貌,那個當年繁華落盡的黃金時代,也隨著時間一點一滴消失。



三重大拜拜系列報導之四 【三重大拜拜鋪張浪費與扣稅金之消失的風貌】

三重大拜拜系列報導之 四 【三重大拜拜 鋪張浪費 與 扣稅金 之消失的風貌 】 社區記者 洪美雪 報導 早期三重居民多數 以務農為主,為求年年莊稼豐收,於是會在農曆 4 月 26 日 神農大帝的聖誕的這一天,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為神農大帝 祝壽。 擁有 ...